1、相比之下,反问句的语气就强烈多了。除此之外,一些反问句还要有反问词,如:难道、怎么这些反问词,句子后面有语气词如:呢吗……为了表示与陈述句的区别,还要在最后加上问号。
2、三、哪里用于反问句,表示意在否定:这样美好的生活,~是过去能想到的?(=不是…)。
3、二、若何疑问代词。
4、今春看又过,何日是归年?(唐,杜甫《绝句》)译文: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过去了,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?
5、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有谁知?(唐,白居易《放言五首》)译文: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,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?
6、一轮明月用反问句写:
7、引证解释:李大钊《“五一”MayDay运动史》:“任被告人若何申辩,律师若何辩护,法官终是不睬。”
8、陈述句与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,只是句式不同。句子可以互换形式。
9、反问句结尾时正常用问号,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一用感叹号。
10、"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?"----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。
11、难道柔和的月光没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吗?
12、"那什么是一样的呢?"----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。
13、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?(唐,高适《赠董大》)译文: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,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?
14、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?——强调要珍惜时间。
15、窗外,皎洁的月光明照千里,星星也不什么时候钻了出来,还眨着调皮的眼睛,就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。
16、你好!1.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?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?3.大千世界,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?4.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?5.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?祝你生活愉快!
17、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?(唐,王维《杂诗》)译文: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,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?
18、引证解释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回:“足有四万金的光景!
19、好的,以下是一个反问语气较弱的句子例子:
20、莫非、难道、怎么、哪里、怎能、非得、岂能。
21、他~还不回来?引证解释:刘半农《母的心》:“唉,怎么好?
22、这个句子通过使用“你认为”的方式,将问题的焦点转移到了询问者的个人看法上,减弱了反问的语气。同时,通过使用“可行吗”的询问方式,表达了对建议可行性的关注和探讨,进一步软化了反问的语气。
23、我可当真的疲劳了!”
24、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?(唐,朱庆余《近试上张水部》)译文: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: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?
25、“你认为这个建议可行吗?”
26、不知明镜里,何处是秋霜?(唐,李白《秋浦歌》)译文:不知在明镜之中,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?
27、五、难道副词。用在疑问句中,加强反问语气:他们能做到,~我们就做不到吗?
28、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,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。反问只问不答,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。反问也叫激问、反诘、诘问。
29、今天她没来,~又生病了不成?引证解释:老舍《女店员》第二幕第二场:“莫非我看错了人?
30、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?——强调要保护环境。
31、为了强调语气,陈述句用反问句的语气来表达。如:这样做怎么行呢?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:这样做是不行的。
32、引证解释: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五章:“战士们到处找水喝,可是哪里有一点水呢?”
33、怎么、若何、哪里、莫非、难道。一、怎么询问性质、状况、方式、原因等:这是~回事?。
34、~知道刚走出七八里地,天就下起雨来了?(=不料…)
35、闻说梅花早,何如北地春?(唐,孟浩然《洛中访袁拾遗不遇》)译文: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,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?
36、柔和的月光不是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吗?
37、陈述句:一轮明月像一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。
38、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反问句,反问句有什么特点。
39、如何:结果~,还不得而知。
40、睡觉了怎么能玩手机呢
41、"(难道)我有这么笨吗?"----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。
42、难道一轮明月挂在空中,如一件精美的饰物,点缀着浩瀚的夜空,没有一种迷离的美?。
43、这个问题该~解决?。
44、四、莫非表示揣测或反问,常跟“不成”呼应:他将信将疑地说,~我听错了?。
45、不能啊!”
46、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(三国、曹植《七步诗》)译文: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,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?
47、难道还不够父母的安享不成?”
48、"难道我会不知道?"----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。
49、反问句:一轮明月不正像一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吗?